这是一把铁质土手枪,虽然枪身锈蚀严重,毫不起眼,却是国家一级文物,是1938年原山东省泰安县县长程鹏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时使用的武器之一。
1937年10月,日军入侵山东,国民党官员和地方豪富纷纷南逃,山东大地呈现一片兵荒马乱的局面。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结合山东的情况,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全省各地党组织在日军未占领山东全境、国民党军队忙于撤退、人民抗日情绪高涨之时,迅速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在敌机轰炸泰安县城的那天,山东省委在篦子店召开紧急行动会议,在分析了山东形势后,决定在徂徕山地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徂徕山方圆一百六十华里,地处山东中部,在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四县之间,位于泰安县城东南30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构成天然屏障。徂徕山便于与全省其他各地区进行联系,战略位置非常重要。1938年1月1日清晨,伴随着火红的朝霞,在徂徕山上,一面绣有镰刀斧头和“游击”二字的红旗高高飘扬,各地赶来的160余名抗日志士携带着五六十把各式枪支和长矛、大刀等武器(这把土手枪也身在其中)聚集在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举行了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起义队伍组织起来后,吃饭、住宿一度成了难题。大寺院内仅有的几间破屋只能由女同志和病号居住。男同志只好挤在附近的山窝里,干草当被褥,石头当枕头。徂徕山起义后,部队转移至徂徕山东麓的光化寺,莱芜、新泰等地起义人员纷纷赶来会合,队伍迅速发展到300余人。
泰安和新泰的公路是日军运送兵力的交通要道。1938年1月26日,第四支队决定在寺岭伏击日军。那天一早,赵杰副司令和程鹏就带着部队埋伏在寺岭村附近的公路旁,不多会儿,日军乘着汽车押着物资来了。一声令下,满怀热血的战士们用土枪和土炮猛烈射击和轰炸,把日军打得“哇哇”乱叫。战斗了不到10分钟,日军便把7具日军尸体拖上汽车,一溜烟地逃跑了。2月18日,第四支队又在新泰四槐树巧妙设伏,虽然这次战斗时间不长,但战果很大,炸毁日军军车2辆,炸死炸伤日军40余人。在起义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第四支队连战皆捷,连续取得寺岭伏击战和四槐树伏击战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游击战的声势,极大地鼓舞了山东军民的抗战士气。
在抗日战争中,这把土手枪一直跟随主人程鹏和战友们浴血奋战。1938年7月,第四支队发起了滕县战斗,歼灭日伪军140多名。日军调集重兵向徂徕山合围,山东分局果断做出队伍向沂蒙山区转移的决定,安排第四支队的一、二、三团奉命掩护。在途径八里沟时,遭到日伪军数千人伏击。在这危急时刻,程鹏和钱钧、刘勇率领3000多战士英勇阻击,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和电台等通讯物资,保证了山东分局安全转移。后来,这把土手枪又多次跟随着主人程鹏穿越津浦路,掩护中央北方局刘少奇等领导进入山东;接应115师东进支队挺进鲁中;参加了良庄、山阳、茅茨、新庄等战斗。
这把土手枪见证了徂徕山下聚集的众多中华民族、齐鲁大地的优秀儿女顶着枪林弹雨揭竿而起,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毅然投身战斗洪流。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昔日,徂徕烽火烛照四方;今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精神薪火相传。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从光辉革命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凝聚起攻坚克难、矢志奋斗的强大力量,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力量,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