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党史小故事(60)
作者:程庆霆 时间:2022-04-15 点击数:
黄克诚抓党风“不怕撕破脸皮”
◎牟文鹏
“党内夸刚正,人推黄克诚”。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黄克诚素以敢讲真话、敢作批评、敢于监督而著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黄克诚担任常务书记。1982年,他又担任中纪委第二书记,抓党风,黄克诚“不怕撕破脸皮”。1980年,他连续抓了很有影响的几件事。
1980年一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在京西宾馆为几位调度工作的领导设宴,花掉了400元公款,黄克诚得知后当即表示:要查,不管涉及到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问题查清后,有不少人出面说情,说杨勇是他的老部下,且事情不大,下不为例就是了,黄克诚坚决不同意,他说“越是老部下,才越要严格要求,不然怎么服众?”最后,杨勇主动承认错误,做了深刻检查,用自己工资补交了饭钱。
1980年十月,北京丰泽园饭庄一位年轻厨师写信给中纪委,反映商业部部长等人在饭庄搞特殊化,请客结账时少付钱,中纪委派人核查,情况属实。黄克诚指示向全党发出通报,要求引以为戒。此事在高级干部中引起不小震动,有的干部认为处理得过重,让一些同志下不来台。对此,黄克诚严肃的说:“现在老百姓对领导干部搞特殊不满,不就是因为领导干部不自觉?搞特殊化吗?难道就不能批评了,不能见报了?有什么不得了?舆论监督,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有什么不好?”
黄克诚一生廉洁奉公、克勤克俭,他对脱离群众、损公肥己等腐败现象疾恶如仇。对自己和家人的言行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他小儿子结婚时,社会上婚嫁讲排场之风盛行,他却让儿子骑自行车把新娘接到了家,既不派车,更不摆宴。
黄克诚在北京的住宅,是一座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宅,年久失修。有的地方漏雨,有的地方透风,暖气温度也上不去。管理部门多次动员他搬迁,他说:“现在群众住房还很困难,我们住的要比他们好多少倍!把钱省下来用在当用之处吧!”一次,房上一块朽木砸下,打在他床边,他才同意修修房顶,但听说要花一万元,就坚决不同意:“哪儿坏了就修哪儿,能省一点是一点。”就这样,一直到他去世,房子也没有整修。
1986年,黄克诚因病住进医院,随着病情加重,他开始拒绝治疗和服药,并对医护人员说:“不要再为我浪费国家钱财了,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吧!”并多次拔掉输液针头。
一辈子出生入死、鞠躬尽瘁的开国大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心中装的仍是党和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高尚的品格和作风不愧是“共产党人的楷模”,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作者单位:中央党公司党支部;《人民日报》2017年5月23日)